第138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138章
選擇向西擴張, 徐秀越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南邊成王正在跟東邊,互相消耗兵力,徐秀越這時候出頭, 很容易把對方關註拉到自己身上, 得不償失。
而若是固步自封,雖說能發展地方經濟,但等各地打完了仗,地盤擴大就會盯上他這個小勢力, 太過被動。
西邊緣是幾個府城的聯合,據走商帶來的消息, 那邊的幾位知府是以兄弟相稱,以大哥為尊。
這樣的結義模式,雖說在一開始很容易接受,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,就是各自為政, 內心並不團結,很容易分崩離析。
而促使徐秀越做出決定的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, 就是玉璽所在。
叛軍入主皇城,殘殺皇嗣也是為了逼問玉璽所在。
玉璽雖然只是一個大印, 但在古代人民心中, 就是天命所歸的標志, 而叛軍無論如何都沒有拿到玉璽, 也正是天下人攻訐的一個重要點。
聽聞當初這玉璽被西邊的一個將領帶走, 現在應當是流落在了西邊勢力手中。
九皇子加玉璽在手, 徐秀越也可以稱一句天命所歸了。
然而戰爭不是說發動就發動的,譬如成王東征說的就是為兄報仇, 得有理由,大面上說的過去才行。
徐秀越先給西邊的勢力寫了一封信,其中言明九皇子所在,另外各位尚書太傅也已入城,自己有重新組建朝廷,擁護九皇子上位的意思,請西邊幾位知府大人,前來商議。
直接讓人家將城池拱手相送,那太過直接,邀請幾人前來商議,就是委婉的說法。
徐秀越已經做好了得到拒絕或是不回應的準備,然而她卻收到了一封回信。
信裏的意思很明確,直截了當的詢問徐秀越,是否真的會擁護九皇子,若當真擁護,他們便投入九皇子麾下,若是想自立為王,他們也不是傻子,不會白白便宜了徐秀越。
這一場道德高地的戰爭。
徐秀越知道,要想得到最終的勝利,這一場戰絕不能輸。
背地裏你可以為了活命拋妻棄子、小人行徑,但大面上,一定要站在正義的一方,不然則只會被天下人嗤笑,凡有志之士皆羞於與之為伍。
古人對名聲看的極重,有時候寧願餓死,也不願意留下千古臭名。
徐秀越提筆,用她練得初具雛形的字體回了信,告知他們只要玉璽送回,她立刻便會讓九皇子登基。
徐秀越說的可不是奉主,而是登基,奉主日後可以找各種借口拉九皇子下位,但登基就是一朝皇帝,除非九皇子身死或者讓位,都不能反叛,否則便是叛賊。
便是讓位,也不是件易事,是要經過整個朝廷同意的。
徐秀越不僅跟西邊的人說了,還回家跟太傅將話說了一遍,太傅聞言連表情都控制不住了,問了三遍“當真如此”,都得到了徐秀越的肯定,這才相信。
當天,太傅便將口風透給了城內的保皇黨們,一應紛紛寫信向西邊勸降。
有的講情、有的講理。
這一場書信勸降也是在各地傳的沸沸揚揚,因此又吸引了一批人前來府城。
這些人有的是覺得投靠正統以後能當官,有的則是覺得徐秀越這邊地盤雖小,但看起來勢力卻大,還在發家,說不定能進來分一杯羹。
西邊沈寂了一段時日後,回了信。
信是寫給徐秀越一人的,只說玉璽應在京城,不在他們手中。
看到信的太傅一臉失望,徐秀越則是早知會如此的樣子,看了一眼太傅大人,提筆將太傅的怒氣一同宣洩到信中。
這一次,徐秀越沒有委婉,而是指名道姓的描寫了當初上京抗賊時,西邊的哪個統領拿了玉璽,走的哪個門離開,最後質問他們,此時推脫說玉璽不在手中,是不是有不臣之心?
關於玉璽所在,民間早就傳的沸沸揚揚,指向都是西邊勢力,而徐秀越將信發出的同時,也將信中所寫的細節一並傳揚出去。
所謂三人成虎,這一下,他們就是沒有,也是有了。
西邊沒有再回信,或許是因著流言甚廣,無從辯駁,只能不回應以回應,也或許是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。
徐秀越也不急於一時,就算真的要玉璽,她也得給人家一點時間找找不是?
最著急的當屬太傅大人。
每隔三日,太傅便會親自來衙中求見,詢問西邊是否回信,春天本就容易上火,這些日子,徐秀越眼瞧著太傅嘴角起了三個水泡。
徐秀越有些被太傅的忠心感動了,有些人,即使他是你的對手,或者與你的目標相悖,但仍值得尊敬,說的就是太傅這樣的人吧。
他所為的,不是自己的地位權勢,只是單純的一種忠君的信仰,堅持的也是他自己的君子之道。
徐秀越都不忍心告訴他,自己其實從一開始,等的就是西邊的拒絕。
太傅大人連著來了一個月,似乎也明白了事不可為,長嘆一口氣後,道:“便是沒有玉璽,也可先讓九皇子正名。”
徐秀越看向他,也不隱瞞自己的意思,直接道:“這一城一地,都是我所建設,為何要拱手送與一幼兒?”
“那可是先帝遺子!”
“是又如何?古往今來,朝代更疊,若是西邊當真奉上玉璽、奉上城池,那也是周朝氣運未絕,如今…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”
太傅一臉失望,搖頭道: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,又有幾人守得住本心,哎,大周三百一十年,竟要斷送於我手中嗎?”
徐秀越聽著都有些可憐這老頭,或許,太傅也有所求,求的是一名,可以是重現周朝興旺的盛名,也可以是培養明君的帝師之名,唯獨不想要的,就是亡國之名。
徐秀越想了想道:“大人若是當真不甘心,亦可休書於西邊,只要他們奉上玉璽歸順,我必定奉九皇子登基。”
太傅轉頭看向徐秀越,略作沈思之後,道:“若當真如此,你可莫要反悔!”
“女子一言,同
樣駟馬難追。”
太傅自此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來找徐秀越,徐秀越也沒有關註他寫了些什麽,只吩咐驛站,太傅若有書信,便替他快馬加鞭送出。
聽聞太傅一連送出了十封,卻無一回應。
春收之後,便是酷暑,等天氣轉涼,徐秀越的大軍便出征了。
這一次打的便是收回玉璽的旗號,向西出發。
大軍出征之際,徐秀越難得的蔔算了一卦,算出了合適的將領、合適的進軍路線,以及測算為吉。
但徐秀越知道,於現在瞬息萬變的運勢而言,這樣的測算基本沒有什麽作用,可能現在是吉,明日便為兇了,還不如現代的天氣預報準確。
只是一個心裏安慰罷了。
軍隊出征,徐秀越也不閑著,發展經濟,修築城墻,建立軍防。
這一戰足足打到了冬天。
徐秀越收到連連捷報,軍隊一路攻破了七座縣城之後才到了第一座府城。
然而攻城戰本就是以劣勢打優勢,即便他們帶了攻城器具,這一仗打的十分焦灼。
徐秀越派後勤隊給他們送去了冬衣,順便增派人手,又多加了一隊女醫療兵以及大批藥材。
古代沒有經過汙染,冬天幾乎滴水成冰。
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,兩方都歇了戰,準備過年。
徐秀越卻沒有閑著。
冬春兩季,是她將新打下的城池歸入囊中的最好時機,需要穩定民心,需要維護民生,讓百姓經過戰爭後的恐懼之心安定下來,重新相信他們這個入侵的政府。
而且要比原來的統治者做的更好。
幸而經過徐秀越改良耕種方式,他們的存糧存銀都十分充足,另外土豆的秘密種植,也帶來了極大的糧食補充。
不過為了不走漏風聲,土豆只在軍中食用,且作為軍事機密嚴禁外傳。
春收到的時候,徐秀越給新納入的幾個縣城減了糧稅,百姓們到此才算是真正放了心。
春收過後,便又要打仗了。
好在徐秀越趁著休養生息的時候,將改良過的大炮、新造出的□□等熱武器給他們運了過去。
府城的城門在春末便破了。
徐秀越的軍隊有著嚴格的制度管理,即使打下了一城,也不見軍隊有任何放肆的行為。
他們不攪擾百姓,也不四處砍殺,只將原政府剿滅,之後便是收歸兵權,防守城池,而後宣讀管理政策。
其實也就是一些穩定民心的公告,告知大家日後由徐仙姑徐大人接手府城,只要不叛亂,安心生活,一如往常便是。
府城的勢力牽扯定然比縣城要麻煩的多,而軍隊的政策就是,聽話,留,不聽話,搞小動作的,滿門抄斬,不聽話,但是也不動作的,裝作沒看見。
直到徐秀越派人前來管理,才會用文鬥的方式,穩定城中世家。
這時候破城,還沒耽誤春種。
軍隊們也歇了下來,開墾軍田,等待天氣轉涼後繼續向西。
西邊的勢力似乎也沒想到徐秀越的軍隊會如此逆天,打起來他們來勢如破竹,而徐秀越的軍隊手中,還有他們見都沒有見過的新型武器。
因為那炮彈炸開時有人見到了火星,還有砰砰聲起,這一只軍隊也就被西邊勢力稱之為火炮營。
又一年的時間,軍隊又攻下一座城池,徐秀越這時候才放慢了腳步,開始穩定民心加征兵。
她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攻下西邊的三分之一,仰仗的就是手中的“高科技”,但造火炮需要時間和材料,軍隊耗損的人數也需要征兵補充。
而如今三城的地盤,已經足夠她坐穩中間勢力的位置,所以徐秀越選擇茍一年。
此時經過兩年捶打,西方勢力忽然書信徐秀越一封,言明自家終於找到了玉璽所在。
顯然這封信也寫給了太傅大人,因為徐秀越收到信的當天,太傅便來找她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選擇向西擴張, 徐秀越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南邊成王正在跟東邊,互相消耗兵力,徐秀越這時候出頭, 很容易把對方關註拉到自己身上, 得不償失。
而若是固步自封,雖說能發展地方經濟,但等各地打完了仗,地盤擴大就會盯上他這個小勢力, 太過被動。
西邊緣是幾個府城的聯合,據走商帶來的消息, 那邊的幾位知府是以兄弟相稱,以大哥為尊。
這樣的結義模式,雖說在一開始很容易接受,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,就是各自為政, 內心並不團結,很容易分崩離析。
而促使徐秀越做出決定的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, 就是玉璽所在。
叛軍入主皇城,殘殺皇嗣也是為了逼問玉璽所在。
玉璽雖然只是一個大印, 但在古代人民心中, 就是天命所歸的標志, 而叛軍無論如何都沒有拿到玉璽, 也正是天下人攻訐的一個重要點。
聽聞當初這玉璽被西邊的一個將領帶走, 現在應當是流落在了西邊勢力手中。
九皇子加玉璽在手, 徐秀越也可以稱一句天命所歸了。
然而戰爭不是說發動就發動的,譬如成王東征說的就是為兄報仇, 得有理由,大面上說的過去才行。
徐秀越先給西邊的勢力寫了一封信,其中言明九皇子所在,另外各位尚書太傅也已入城,自己有重新組建朝廷,擁護九皇子上位的意思,請西邊幾位知府大人,前來商議。
直接讓人家將城池拱手相送,那太過直接,邀請幾人前來商議,就是委婉的說法。
徐秀越已經做好了得到拒絕或是不回應的準備,然而她卻收到了一封回信。
信裏的意思很明確,直截了當的詢問徐秀越,是否真的會擁護九皇子,若當真擁護,他們便投入九皇子麾下,若是想自立為王,他們也不是傻子,不會白白便宜了徐秀越。
這一場道德高地的戰爭。
徐秀越知道,要想得到最終的勝利,這一場戰絕不能輸。
背地裏你可以為了活命拋妻棄子、小人行徑,但大面上,一定要站在正義的一方,不然則只會被天下人嗤笑,凡有志之士皆羞於與之為伍。
古人對名聲看的極重,有時候寧願餓死,也不願意留下千古臭名。
徐秀越提筆,用她練得初具雛形的字體回了信,告知他們只要玉璽送回,她立刻便會讓九皇子登基。
徐秀越說的可不是奉主,而是登基,奉主日後可以找各種借口拉九皇子下位,但登基就是一朝皇帝,除非九皇子身死或者讓位,都不能反叛,否則便是叛賊。
便是讓位,也不是件易事,是要經過整個朝廷同意的。
徐秀越不僅跟西邊的人說了,還回家跟太傅將話說了一遍,太傅聞言連表情都控制不住了,問了三遍“當真如此”,都得到了徐秀越的肯定,這才相信。
當天,太傅便將口風透給了城內的保皇黨們,一應紛紛寫信向西邊勸降。
有的講情、有的講理。
這一場書信勸降也是在各地傳的沸沸揚揚,因此又吸引了一批人前來府城。
這些人有的是覺得投靠正統以後能當官,有的則是覺得徐秀越這邊地盤雖小,但看起來勢力卻大,還在發家,說不定能進來分一杯羹。
西邊沈寂了一段時日後,回了信。
信是寫給徐秀越一人的,只說玉璽應在京城,不在他們手中。
看到信的太傅一臉失望,徐秀越則是早知會如此的樣子,看了一眼太傅大人,提筆將太傅的怒氣一同宣洩到信中。
這一次,徐秀越沒有委婉,而是指名道姓的描寫了當初上京抗賊時,西邊的哪個統領拿了玉璽,走的哪個門離開,最後質問他們,此時推脫說玉璽不在手中,是不是有不臣之心?
關於玉璽所在,民間早就傳的沸沸揚揚,指向都是西邊勢力,而徐秀越將信發出的同時,也將信中所寫的細節一並傳揚出去。
所謂三人成虎,這一下,他們就是沒有,也是有了。
西邊沒有再回信,或許是因著流言甚廣,無從辯駁,只能不回應以回應,也或許是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。
徐秀越也不急於一時,就算真的要玉璽,她也得給人家一點時間找找不是?
最著急的當屬太傅大人。
每隔三日,太傅便會親自來衙中求見,詢問西邊是否回信,春天本就容易上火,這些日子,徐秀越眼瞧著太傅嘴角起了三個水泡。
徐秀越有些被太傅的忠心感動了,有些人,即使他是你的對手,或者與你的目標相悖,但仍值得尊敬,說的就是太傅這樣的人吧。
他所為的,不是自己的地位權勢,只是單純的一種忠君的信仰,堅持的也是他自己的君子之道。
徐秀越都不忍心告訴他,自己其實從一開始,等的就是西邊的拒絕。
太傅大人連著來了一個月,似乎也明白了事不可為,長嘆一口氣後,道:“便是沒有玉璽,也可先讓九皇子正名。”
徐秀越看向他,也不隱瞞自己的意思,直接道:“這一城一地,都是我所建設,為何要拱手送與一幼兒?”
“那可是先帝遺子!”
“是又如何?古往今來,朝代更疊,若是西邊當真奉上玉璽、奉上城池,那也是周朝氣運未絕,如今…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”
太傅一臉失望,搖頭道: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,又有幾人守得住本心,哎,大周三百一十年,竟要斷送於我手中嗎?”
徐秀越聽著都有些可憐這老頭,或許,太傅也有所求,求的是一名,可以是重現周朝興旺的盛名,也可以是培養明君的帝師之名,唯獨不想要的,就是亡國之名。
徐秀越想了想道:“大人若是當真不甘心,亦可休書於西邊,只要他們奉上玉璽歸順,我必定奉九皇子登基。”
太傅轉頭看向徐秀越,略作沈思之後,道:“若當真如此,你可莫要反悔!”
“女子一言,同
樣駟馬難追。”
太傅自此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來找徐秀越,徐秀越也沒有關註他寫了些什麽,只吩咐驛站,太傅若有書信,便替他快馬加鞭送出。
聽聞太傅一連送出了十封,卻無一回應。
春收之後,便是酷暑,等天氣轉涼,徐秀越的大軍便出征了。
這一次打的便是收回玉璽的旗號,向西出發。
大軍出征之際,徐秀越難得的蔔算了一卦,算出了合適的將領、合適的進軍路線,以及測算為吉。
但徐秀越知道,於現在瞬息萬變的運勢而言,這樣的測算基本沒有什麽作用,可能現在是吉,明日便為兇了,還不如現代的天氣預報準確。
只是一個心裏安慰罷了。
軍隊出征,徐秀越也不閑著,發展經濟,修築城墻,建立軍防。
這一戰足足打到了冬天。
徐秀越收到連連捷報,軍隊一路攻破了七座縣城之後才到了第一座府城。
然而攻城戰本就是以劣勢打優勢,即便他們帶了攻城器具,這一仗打的十分焦灼。
徐秀越派後勤隊給他們送去了冬衣,順便增派人手,又多加了一隊女醫療兵以及大批藥材。
古代沒有經過汙染,冬天幾乎滴水成冰。
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,兩方都歇了戰,準備過年。
徐秀越卻沒有閑著。
冬春兩季,是她將新打下的城池歸入囊中的最好時機,需要穩定民心,需要維護民生,讓百姓經過戰爭後的恐懼之心安定下來,重新相信他們這個入侵的政府。
而且要比原來的統治者做的更好。
幸而經過徐秀越改良耕種方式,他們的存糧存銀都十分充足,另外土豆的秘密種植,也帶來了極大的糧食補充。
不過為了不走漏風聲,土豆只在軍中食用,且作為軍事機密嚴禁外傳。
春收到的時候,徐秀越給新納入的幾個縣城減了糧稅,百姓們到此才算是真正放了心。
春收過後,便又要打仗了。
好在徐秀越趁著休養生息的時候,將改良過的大炮、新造出的□□等熱武器給他們運了過去。
府城的城門在春末便破了。
徐秀越的軍隊有著嚴格的制度管理,即使打下了一城,也不見軍隊有任何放肆的行為。
他們不攪擾百姓,也不四處砍殺,只將原政府剿滅,之後便是收歸兵權,防守城池,而後宣讀管理政策。
其實也就是一些穩定民心的公告,告知大家日後由徐仙姑徐大人接手府城,只要不叛亂,安心生活,一如往常便是。
府城的勢力牽扯定然比縣城要麻煩的多,而軍隊的政策就是,聽話,留,不聽話,搞小動作的,滿門抄斬,不聽話,但是也不動作的,裝作沒看見。
直到徐秀越派人前來管理,才會用文鬥的方式,穩定城中世家。
這時候破城,還沒耽誤春種。
軍隊們也歇了下來,開墾軍田,等待天氣轉涼後繼續向西。
西邊的勢力似乎也沒想到徐秀越的軍隊會如此逆天,打起來他們來勢如破竹,而徐秀越的軍隊手中,還有他們見都沒有見過的新型武器。
因為那炮彈炸開時有人見到了火星,還有砰砰聲起,這一只軍隊也就被西邊勢力稱之為火炮營。
又一年的時間,軍隊又攻下一座城池,徐秀越這時候才放慢了腳步,開始穩定民心加征兵。
她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攻下西邊的三分之一,仰仗的就是手中的“高科技”,但造火炮需要時間和材料,軍隊耗損的人數也需要征兵補充。
而如今三城的地盤,已經足夠她坐穩中間勢力的位置,所以徐秀越選擇茍一年。
此時經過兩年捶打,西方勢力忽然書信徐秀越一封,言明自家終於找到了玉璽所在。
顯然這封信也寫給了太傅大人,因為徐秀越收到信的當天,太傅便來找她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